“一带一路”建设中国自己的朋友圈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借用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符号,体现了以“互联互通”(connectivity-oriented)为导向的战略思维。2022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九周年。九年来,中国始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在中国与共建国的共同努力下,中东沙漠建起了蔬菜农场、中亚多国电力得以改善、非洲大地架起了现代化铁路、太平洋岛国拥有了跨海大桥。“一带一路”作为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为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为各国应对世界大变局下的风险挑战创造了条件,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
“一带一路”中国造就世界杯奇迹
作为全球关注度最高的赛事,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观看人次就已经接近36亿,约等于全球人数的一半。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被誉为了诸神“黄昏之战”的战场,是绝代双骄C罗和梅西的最后一战,也是魔笛、二娃、大圣等一众世界级球星的最后一战,其关注度也可想而知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次的东道主,卡塔尔耗资约2200亿美元,为世界杯建了一座“城”。中国在这次盛大的体育赛事上尽显强国风范,更是创造了“一带一路”的世界级奇迹! 中国建造、中国制造几乎随处可见,甚至我们的国宝熊猫也去了。除了中国国家足球队没去,其他都去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届卡塔尔世界杯中的中国建设、中国制造都呈现了怎样的大国风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卡塔尔这个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卡塔尔位于西亚,波斯湾腹地,在中东地区并不算是大国,但控制着从波斯湾北部通往霍尔木兹海峡方向的要道;同时,卡塔尔毗邻阿拉伯半岛,又是卡在中东地区的东西方向和海陆之间的一道要冲。国土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从面积上看与安徽省会合肥的行政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差不多。截至2022年9月,卡塔尔总人口为265.8万,属于阿拉伯民族,伊斯兰教为卡塔尔国教,本国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
从国籍分布来看,卡塔尔籍公民约占15%,外籍人口约占8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99.34%,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仅为0.76%。首都多哈是卡塔尔的第一大城市以及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约占全国人口的54%。
就这样的一个中东小国,卡塔尔却有着三项世界第一的纪录:
1、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2021年卡塔尔的人均GDP已经超过6万美元,排名全球第8位。
2、全世界液化天然气产量第一大国,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三,储气量约25亿立方米。
3、液化天然气出口第一大国。
同时,卡塔尔石油储量世界第十三,260亿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数据,以人均来算,可谓数量大得惊人!截至今年上半年,卡塔尔的油气收入直接暴增三分之二,高达320亿美元。今年前九个月,卡塔尔的出口收入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创下2014年以来最高。按照美国知名金融类杂志《环球金融》(Global Finance)的统计, 卡塔尔今年人均GDP将超过10万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富,同时也是中东最富有国家。
如此壕的国家,怎么能不办一届壕气十足的世界杯呢?2200亿美元的投入让卡塔尔占尽全球目光。这样的投入比过往所有世界杯投入的总和还要多。如果还没有概念,再举个例子,这个数字已经超出卡塔尔自己2021年全年的GDP1795.7亿美元。之前各举办国还打破脑袋研究世界杯经济学,想怎么赚点碎银子,但在卡塔尔的字典,似乎就不存在赚钱这两个字,更像是某罗常说的“交个朋友”。在这里,足球似乎就是个陪衬,让各国都见识到了消费主义的天花板到底是怎么样的。
从国籍分布来看,卡塔尔籍公民约占15%,外籍人口约占8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99.34%,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仅为0.76%。首都多哈是卡塔尔的第一大城市以及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约占全国人口的54%。
就这样的一个中东小国,卡塔尔却有着三项世界第一的纪录:
1、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2021年卡塔尔的人均GDP已经超过6万美元,排名全球第8位。
2、全世界液化天然气产量第一大国,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三,储气量约25亿立方米。
3、液化天然气出口第一大国。
同时,卡塔尔石油储量世界第十三,260亿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数据,以人均来算,可谓数量大得惊人!截至今年上半年,卡塔尔的油气收入直接暴增三分之二,高达320亿美元。今年前九个月,卡塔尔的出口收入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创下2014年以来最高。按照美国知名金融类杂志《环球金融》(Global Finance)的统计, 卡塔尔今年人均GDP将超过10万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富,同时也是中东最富有国家。
如此壕的国家,怎么能不办一届壕气十足的世界杯呢?2200亿美元的投入让卡塔尔占尽全球目光。这样的投入比过往所有世界杯投入的总和还要多。如果还没有概念,再举个例子,这个数字已经超出卡塔尔自己2021年全年的GDP1795.7亿美元。之前各举办国还打破脑袋研究世界杯经济学,想怎么赚点碎银子,但在卡塔尔的字典,似乎就不存在赚钱这两个字,更像是某罗常说的“交个朋友”。在这里,足球似乎就是个陪衬,让各国都见识到了消费主义的天花板到底是怎么样的。
来的人越来越多,酒店、公寓还是不够。于是卡塔尔政府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这些住宿方案可谓是绞尽脑汁,也算是本次比赛筹备的重头戏,土豪们脑洞大开,那就是地上的还不够,水上的凑齐,还不够就建造了名为“漂浮酒店”的公寓式公寓、集装箱房酒店。楼不够,游轮补上,政府直接租了游轮过来当临时酒店,这一艘游轮能解决上万人的住宿问题,球迷们亲临世界杯现场,不仅参与了国际体育盛会,更能体验邮轮生活。算不算一箭双雕?这下子面子里子都解决了!
基础设施完备,那就得上主角了。这次世界杯投入使用的八座球场,有七座都在以“多哈-卢赛尔”为核心的区域。其中世界杯主场地卢赛尔球场,是由中铁和卡塔尔HBK公司联合的,造价约为7.7亿美元。它是本届世界杯的焦点,因为万众期待的决赛和闭幕式将在这里举行。卢赛尔体育场的外观看着像是一个大金碗,内部可容纳8万人进行无遮挡观看。从设计到施工,中国企业提供了全产业链的中国方案、中国产品和中国技术,以极高的设计施工标准和难度,拿下了六项“世界之最”。
一最:全球最大跨度双层交叉索网屋面单体建筑,屋面索网结构跨度达274米。
二最:全球规模最大世界杯主场馆。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人同时观看。
三最:全球系统最复杂的世界杯主场馆。
四最:全球设计标准最高的世界杯主场馆。周长一公里的“大金碗”,仅靠24个支座支撑。
五最:全球技术最先进的世界杯主场馆。卢赛尔体育场的设计灵感来自卡塔尔传统珐琅灯笼纹饰和椰枣碗,整体外观造型呈碗状,屋面呈马鞍形,外幕墙为金色双曲面铝板幕墙。为了造“碗”,建设团队通过4672个连接件把4200多个灯笼纹饰的三角形单元铝板与主体钢结构衔接,分段拟合出线条流畅、饱满的双曲弧面。幕墙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钢结构的形态在不同温度和施工阶段都有变化,在动态变化中精准定位、安装,是一项难度特别大的复杂工程。而马鞍形屋面的膜结构面积达56300平方米,拱杆624根,水平膜索1152根。在有限的工期内将数量巨大的钢索在70米高空编织成菱格索网,且保证索力和位形同时满足超高精度要求,即便是世界顶尖技术咨询公司Maffeis也认为这是一项极难的挑战。
六最: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杯主场馆。中国铁建汇聚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110家企业的7000多名中外建设者,历时2118天共同打造。
2020年12月,卡塔尔中央银行发布第五套纸币,卢赛尔球场被印制在10里亚尔面额的纸币上,“中国建造”首次登上卡塔尔货币,成为经典永恒的象征。(在过去,登上外国货币的“中国建造”,包括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大清真寺、马拉维的马拉维议会大厦和马拉维科技大学、刚果的金苏卡大桥、科威特的中央银行总部大楼和塔吉克斯坦的国家图书馆等。)
此外,教育城球场,是由上海建工集团建造的;阿图玛玛球场,是河北巨力集团参与建造的。还有一个球场,名字非常有意思,叫974球场,是由974个集装箱拼接起来的球场,所有集装箱都是在扬州生产,然后运到卡塔尔的。另外四座球场,难道就跟中国没关系了吗?不。另外四座球场的建造者虽然不是中国人,但球场内的座椅、空调冷却系统硬件、LED屏等设备,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球场四周都铺满了广告屏,等比赛开始之后,大家会看到铺天盖地的中国广告,甚至给人一种,正在看中超联赛的错觉。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是本次卡塔尔世界杯的最大赞助商。什么万达、蒙牛、海信、Vivo、伊利、盼盼、网易、库迪咖啡、万家乐等企业,在这次世界杯上的参与感都很强。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称,中国企业已成为2022年世界杯的顶级赞助商。来自英国数据分析和咨询公司环球数据的数据显示,中国赞助商为世界杯投入了13.95亿美元,超过美国企业的11亿美元。
球赛结束之后,球迷总不会直接回酒店睡觉吧?来了一趟新城,还不得走走逛逛,至少得去卢赛尔旁边的首都多哈打个卡吧。多哈是卡塔尔最繁华的城市,有三大地标性建筑,俗称网红打卡地:“第一张国家名片”-- 多哈大厦;“卡塔尔第一高塔”-- 运动员之塔;“卡塔尔第一建筑”--体育城市大厦。前两者由中国铁建建造,体育城市大厦则由中国中冶建造。这次世界杯做了这么多的基建,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包括配套的大型起重机、挖掘机、泵车之类的作业器械。中钢国际、中国建材、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晚上得有灯光效果吧,而且比赛场地也需要大量用电,中国同样大包大揽。世界杯场地的所有用电,均由一个800兆瓦光伏电站提供,可满足卡塔尔峰值电力需求10%以上,预计每年可为卡塔尔提供约1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满足约3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减排二氧化碳约90万吨每年。建造者就是中国电建和隆基绿能,这也是目前世界第三大单体光伏项目。前两大分别在中国的新疆和青海,第三大也是中国承建。
卡塔尔是富得流油的国家,但水资源含量却十分的匮乏,是世界三大最缺水国家之一,大部分卡塔尔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大部分都是靠由海水净化而来的淡水。卡塔尔水价按使用量阶梯计费,居民水价为5.5~10卡塔尔里亚尔/吨(1.49~2.70美元/吨),商业水价为6.0~8.6卡塔尔里亚尔/吨(1.62~2.32美元/吨)。卡塔尔91 号汽油价格为1.0~1.8 卡塔尔里亚尔/升(0.27~0.49 美元/升),95 号汽油价格为1.05~1.85卡塔尔里亚尔/ 升(0.28~0.50美元/升),柴油价格为1.05~1.7卡塔尔里亚尔/ 升(0.28~0.46 美元/升)。水比油贵在卡塔尔是不争的事实。
不管怎样,这次卡塔尔世界杯,为100万外国游客提供饮用水的任务必须要解决。于是中国的葛洲坝集团承建了卡塔尔目前最大的蓄水池项目,就在距离多哈往南70公里左右的地方,一片不毛之地,生生伫立着一个堪称奇迹的水利枢纽工程。这是一个集海水淡化、蓄水、供水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总共19座蓄水池,每座蓄水池可储水50万立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容量最大的蓄水池,可满足卡塔尔全国民众7天的用水需求。毫不谦虚地说,未来卡塔尔的用水问题,都要靠这个蓄水池了。
城建做完了,人安顿好了,那得来刺激消费了吧?无论场内外,球迷总要买各种周边,为球队加油助威吧?世界杯怎么能少各种纪念品,比如吉祥物、喇叭、哨子、球衣、围巾、纪念徽章、足球、手摇旗、彩绘等等周边,这些文创周边半数以上来自中国的义乌。据义乌体育用品协会估算, 义乌制造几乎占到整个世界杯周边商品市场份额的70%。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义乌有体育用品相关企业15.3万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超九成企业成立于5年内。其中,2022年1-10月新增注册企业达4.8万家,看来还是有不少人趁热打铁的。来自义乌海关方面的统计,今年1~8月,义乌出口的体育用品达到38.2亿元,相关玩具产值有96.6亿元,出口远超100亿元大关。即使不能为中国球队喝彩, “MADE IN CHINA MADE IN YIWU”(中国制造,义乌制造)的中国元素也会在世界杯期间,在赛场中闪耀。而不能上场的球员们只能在背后默默地点下一个赞!